裂稃草
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 (Sw.) Ness ex Buse
≡Andropogon brevifolium Sw. Prodr. 26. 1788.
一年生草本。秆细弱,直立或蔓生,高10-70cm,多分枝,无毛。叶秆生;叶鞘短于节间,松弛,具脊,无毛;叶舌长0. 5-0. 8mm,膜质,边缘撕裂状并具纤毛;叶片条状长圆形,平展或对折,长1. 5-4cm,宽(1-)2-7mm,基部近圆形,先端钝,有短尖,无毛;总状花序纤细,长1-2cm,其下托以鞘状总苞;花序梗曲折,通常1至数枚从秆的叶鞘中伸出;穗轴节间和小穗柄长约为无柄小穗的3/4,上部均膨大呈近杯状并倾斜,具2齿,无毛至被纤毛;无柄小穗长2. 5-4mm;基盘被短髯毛;第一颖条状披针形,近革质,背部平,无毛至疏被长柔毛,具4-5脉,边缘稍内折,先端具2齿裂,第二颖舟形,厚膜质,具3脉;第一外稃条状披针形,边缘具短纤毛,先端急尖,第二外稃长为第一颖的2/3,2深裂几达基部,裂片条形,芒自裂片间伸出,长0. 7-1cm,膝曲,扭转;雄蕊3。颖果扁平。有柄小穗退化至仅剩1或2颖,长约0. 5mm,第一颖具3-5mm长的直芒。花期:花、果期:7-12月。。
产地:南澳(邢福武10982,IBSC)、盐田(高蕴璋769,IBSC)。生于阴湿山坡和草地。
分布: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。日本、朝鲜半岛、印度、不丹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、阿富汗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阿曼、非洲和美洲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379页
4581
图 431 裂稃草 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
4581
图 431 裂稃草 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
1. 无柄小穗第一内稃的腹面;12. 无柄小穗第二内稃的背面;13. 无柄小穗第二稃的腹面;14. 雄蕊与雌蕊;15. 有柄小穗。(李志民绘)
1. 无柄小穗第一内稃的腹面;12. 无柄小穗第二内稃的背面;13. 无柄小穗第二稃的腹面;14. 雄蕊与雌蕊;15. 有柄小穗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